胃癌已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居消化系統(tǒng)腫瘤之首。相比歐美人,中國人的胃受傷幾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但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治愈率可達90%。本期,《生命時報》特邀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通過解答以下9個問題,讓您認清胃癌。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副院長、消化腫瘤內科主任 沈 琳
1.胃癌是否有人種、地域、年齡等差異?
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全球癌癥報告2014》顯示,中國新增胃癌病例為40.5萬人,占世界新增病例的42.5%。事實上,胃癌的人種、地域差異較明顯。東亞地區(qū)是胃癌高發(fā)區(qū),中國、日本、韓國3個國家的胃癌總人數約占全球的70%左右。這與該地區(qū)的人種遺傳性,飲食中燒烤、腌制類食物吃得較多,吸煙率高等因素有關。
具體到大陸地區(qū),胃癌也更“青睞”偏好高鹽飲食的沿海地區(qū)、長江中下游或相對貧困地區(qū)的人群,如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甘肅、內蒙、東北三省等地。
從年齡上看,胃癌的平均發(fā)病年齡為五十八九歲,但患者從幾歲到90多歲都有。我碰到的最小患者年僅9歲,具體病因不詳。近10年,我國的胃癌發(fā)病率處于總體平穩(wěn)、略有上升的狀態(tài)。需要注意的是,年輕人發(fā)病率增速較快,高于全國水平,且絕大多數屬于彌漫型胃癌,治療難度相對較大。
2.胃癌有癌前病變嗎?主要癥狀有哪些?
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殘胃是患胃癌的高危因素。胃癌的發(fā)生是一個多因素、多水平、多階段的發(fā)展過程。早期的胃癌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癥狀,或者只有上腹部不適、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食欲減退、飽脹、噯氣,少數可能會有黑便或嘔血。而一旦癥狀較明顯,往往說明胃癌已進入中晚期,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逐漸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浮腫,可出現持續(xù)性上腹痛,有嘔血及黑便等。
3.哪些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如何早期發(fā)現?
一是有腫瘤家族史的人。在兩三代的親屬中,有得過消化系統(tǒng)腫瘤或者其他腫瘤,其得胃癌的幾率就會更高。應對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員的最小年齡提前10年左右,做專業(yè)的腫瘤篩查,針對胃癌應做胃鏡檢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體可根據醫(yī)生建議。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員的最小年齡為55歲,那么在40歲時就應做第一次胃鏡檢查。
二是有長期吸煙、飲酒,特別愛吃燙食、腌制和燒烤食物、高鹽食物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這些習慣會對胃造成較嚴重的損傷,應及時調整。
三是有胃潰瘍、慢性胃炎等胃病的患者;加羞@些疾病的人要積極治療,防止疾病進展,并定期去醫(yī)院復查。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