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肥”大腦機制揭示
張佳欣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當人感到“壓力山大”時,一份高卡路里的零食似乎是一種慰藉,但這樣的“搭配”并不利于健康。據(jù)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神經(jīng)元》雜志上的論文,澳大利亞悉尼加文醫(yī)學研究所科學家揭示了導致這種“過勞肥”的大腦機制。
雖然一些人有壓力時沒什么胃口,但大多數(shù)人會比平時吃得更多,且會選擇高熱量、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為了解是什么驅使了這些飲食習慣,研究小組在小鼠模型中調查了大腦不同區(qū)域在不同飲食下對慢性壓力的反應。
研究發(fā)現(xiàn),在短期高脂肪飲食的小鼠體內,有一個被稱為外側韁核的區(qū)域非;钴S,它通常會抑制大腦獲得獎勵信號的反應,從而避免動物暴飲暴食。然而,當小鼠受到長期的壓力時,大腦的這一部分保持沉默,因此允許獎勵信號保持活躍,鼓勵為快樂而進食,不再對飽腹感調節(jié)信號作出反應。
研究表明,吃高脂肪食物的有壓力小鼠比沒有吃這些食物的小鼠體重增加了一倍。體重增加的核心是NPY分子,這是大腦在應對壓力時自然產(chǎn)生的。NPY是來自激活高脂肪飲食的受壓小鼠的側腦細胞,當阻止NPY時,小鼠攝入的高脂肪食物較少,體重增加也較少。
研究人員接下來進行了“三氯蔗糖偏好測試”,即讓小鼠選擇喝水還是喝添加甜味劑的水。
結果發(fā)現(xiàn),吃高脂肪食物且壓力大的小鼠消耗的三氯蔗糖是只吃高脂肪食物的小鼠的3倍,這表明壓力不僅會在進食時激發(fā)更多的獎勵,也會驅使小鼠對甜味可口食物的渴望。
這項研究表明,壓力是飲食習慣的關鍵調節(jié)器,可能會超過大腦平衡能量需求的自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