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血管帶壞70歲大腦
研究發(fā)現(xiàn),此年齡段血管風險因素越高,日后癡呆風險越大
受訪專家:中國醫(yī)科大學航空總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 邢 巖
說起老癡、認知障礙,不少中年人認為離自己很遙遠,或覺得勤練腦,老癡就不會纏上你,但事實可能會讓人大吃一驚。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36歲的血管會“帶壞”70歲的大腦。
研究人員調查了1946年同一周出生于英國的5000多人,分別在他們36歲(成人早期)、53歲(中年)和69歲(晚年早期)時進行血管風險評分;約70歲時,他們接受了認知功能、大腦成像等臨床評估。結果發(fā)現(xiàn),30多歲時的心血管風險已經開始影響大腦容量,相對于50歲而言,這一階段對大腦的影響更明顯。研究人員提出,大家應盡早意識到早期血管風險帶來的危險性,并適當改善生活方式或做出其他干預。
全腦容積減少是認知障礙發(fā)生的基礎,而腦白質主要位于大腦深部,人日趨衰老,腦白質往往會伴隨“高信號”指標,90%的60歲以上老人都會有這種表現(xiàn)。腦白質信號高與腦小血管病變相關,可增加認知障礙、腦卒中的風險。研究者指出,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與晚年大腦健康的關聯(lián)在36歲時表現(xiàn)最明顯:36歲時,血管風險評分每增加1%,70歲時腦白質高信號增加9%,全腦容積減少3.6毫升;53歲時,血管風險評分每增加1%,腦白質高信號增加2%,全腦容積減少0.8毫升;69歲時,血管風險評分每增加1%,腦白質高信號增加1%,全腦容積減少0.6毫升?梢姡心陼r保護好血管,尤其是心血管,對老年時的大腦健康非常重要。
中國醫(yī)科大學航空總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邢巖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年處于青年向老年過渡的階段,身體機能包括腦力都會在達到頂峰后走下坡路,為防患于未然,從年輕時開始培養(yǎng)健康的用腦習慣,對避免、延緩老年癡呆有一定作用。
避免慢性壓力。慢性壓力可誘發(fā)大腦血管炎癥,并可導致心臟功能障礙,引發(fā)猝死。長期處于慢性壓力下,不僅會對心血管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導致與情緒和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大腦內側前額葉皮層容量減小,損傷記憶和學習能力。
學會多用腦!盎畹嚼,學到老”,趁年輕培養(yǎng)一個能堅持下去的興趣愛好。無論是下棋、畫畫、寫書法,還是種花、讀書、養(yǎng)寵物,都能放松心情、鍛煉大腦。這一過程會讓大腦十分活躍,還能增進老人與志同道合者的交流,避免孤獨。
進行思維訓練。比如習慣用右手的人,在一些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可換用左手做事,如拿筷子、看書等;自己或和家人玩成語接龍游戲;時常變換回家路線;對客廳、臥室等地進行整理歸納等。腦力勞動者每天已經大量用腦了,不需要進行額外訓練。
規(guī)律運動。游泳、瑜伽、慢跑等運動都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強化心血管,增加大腦供血和供氧,期間會釋放內啡肽,不僅對思維和智力大有益處,還能讓心情更愉悅。平時最好每周進行3~5次運動,每次不少于30分鐘。▲(記者 王冰潔)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y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lián)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wèi)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