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讀者楊女士咨詢:從前年開始,每到深秋初冬季節(jié),我的手部和面部不知為什么,只要涼風一吹或一沾冷水,便會覺得頭面和雙手等部位瘙癢難忍,隨即便會出現紅腫及風疹塊,嚴重時全身出現風團。去醫(yī)院就診,醫(yī)生說患了寒冷性蕁麻疹。請問有沒有緩解該病的偏方?
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主治醫(yī)師郭旭光解答:寒冷性蕁麻疹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寒冷的刺激,使機體產生一種激肽和緩激肽的物質。這些物質使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因而產生風團。患者在接觸冷水及其它寒冷后,輕者在數分鐘內,身體的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背、手指等處就會發(fā)生局部瘙癢、水腫、風團。重者飲冷水也可致口唇、舌頭、咽部水腫,在淋雨、游泳等身體大面積遇冷時還可出現惡心、嘔吐、頭痛、心跳加快及呼吸困難等全身癥狀。中醫(yī)認為,多因平素陽氣不足,風寒之邪乘虛侵襲,氣滯血瘀,肌膚缺少了熏蒸溫煦和御外功能,就容易患寒性蕁麻疹。這里介紹兩個行之有效的中藥驗方,供患者參考使用。
1.米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共放入砂鍋中煮,待醋干后,取出木瓜、生姜食用,分早晚2次吃完,7天為1個療程。一般連用1~2個療程可愈。
2.桂枝、白術、防風各10克,白芍、黃芪、白蒺藜各12克,生甘草5克,生姜3片,大棗10枚。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7劑為1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可愈。
此外,患者平日應注意保暖也很重要。在秋冬季節(jié)外出時應做好御寒措施,戴好手套、帽子、口罩。發(fā)病期間更要避免接觸冷風,冷水。逐漸增強對冷的適應能力,可先用17℃左右的水浸泡手腳,2~3周后漸減到7℃左右,每日1次,堅持3個月左右,效果顯著。▲
冬天對這些人來說是個坎!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很多人都聽過,老人過冬是個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別是高齡老人。老人要是能扛過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過一年。不管是研究數據,還是專家分析,事實也的確如此。 【詳細】
溫潤益腎過“小雪” 3款食療方推薦 小雪,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0個。進入該節(jié)氣,中國廣大地區(qū)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南方地區(qū)北部也開始進入冬季。小雪節(jié)氣提示我們到了御寒保暖的季節(jié),廣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雜病門診主治中醫(yī)師高三德提醒,我們要重視調養(yǎng)自己的情緒,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亦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yǎng)。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