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9日說,盡管過去一年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病毒致死能力很強,但與40年前該病毒首次出現(xiàn)時相比,并沒有變得更危險。
來自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的科研人員當天在美國期刊《新興傳染病》上報告說,當前仍在塞拉利昂與幾內亞零星傳播的埃博拉病毒毒株,其實際致病能力可能還不如1976年在扎伊爾(即今天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流行的毒株。
在新研究中,6只食蟹猴被平均分成AB兩組,A組感染當前仍在西非零星傳播的埃博拉病毒毒株,B組感染曾在1976年肆虐扎伊爾的毒株。結果顯示,雖然兩組食蟹猴都在感染3天后開始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但感染“老病毒”的B組第四天開始出皮疹,第五、第六天病重;而感染當前埃博拉病毒的A組直到第六天才開始出皮疹,第七、第八天病重。
此外,埃博拉患者通常都會有腎損傷,但A組出現(xiàn)腎損傷的時間也同樣比B組晚兩天。
考慮到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的死亡率為50%,而1976年埃博拉疫情死亡率高達90%,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似乎可以得出結論,與其他埃博拉病毒毒株相比,此輪西非毒株的致病能力并沒有提升!
曾有專家指出,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失控,是由疫區(qū)貧困、醫(yī)療保健服務缺乏、疫情在人口稠密區(qū)暴發(fā)及邊境管理漏洞等各種因素綜合造成的,而不是因為埃博拉病毒致病能力變強了。
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認為,上述新研究結果是個很重要的發(fā)現(xiàn),為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成因研究提供了論據(jù)。(記者 林小春)